于志龙快马加鞭,麻脸马如龙紧跟在后,看看天色已经到了巳时,于大当家此时应该是率队早已出发了,元军虽然绕路,但毕竟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时辰,对方又是一人双马,速度快于自己,只能乞求元军中途多歇息一会儿了!
怎么办?怎么办?于志龙的脑子感觉就要炸开了。
卯时,袁家乡。
于海在收到前方探马汇报一切正常后,命令早已整装的大队依次出发。所有辎重和重伤员载在大车上,布置在队伍中间。
“爹,我带前队和刘叔先出发了。”于世昌骑马挎刀从前队中出来,向于海打个招呼。
“世昌,你们一路多与赵百户联系,一切要听刘大哥的。”刘大哥就是前队的千户刘正风,这次行军是前队打头。刘正风经验老道,于海把他的前队放在最前面,心里要放心些。
“爹爹,你就放心吧,我哥不会冒失的!”旁边钻出一个梳着一条油亮的大辫子,着红杉,笑颜如花的年轻少女,“不过,爹爹你可不能让我哥身上带着酒!要不然肯定误事!”
“胡说!我怎么会误事?”于世昌脸一下子红了,身子不自觉的向后侧了侧,顺手把马鞍上挂着的一个葫芦挪到身后,瞪了瞪这个妹妹一眼。“你不要在这里碍事,快去照顾咱娘和刘家婶子!”
刘家婶子就是刘正风的媳妇,自起事以来,身子本来就弱,又担惊受怕,最近有些发烧,由于两家的交情一直很好,大家一般平时聚在一起,互相有个照应。
正说着,刘正风跟着过来,冲于海点了点头,道:“大当家,这次我们一路多是丘陵,速度不会太快,此去到清水河,一路多是坡道,不会好走。你带着中队和辎重,居中照应,可是最操心的。”
“我亲自带队,你们的家人就交给我吧。兰儿,听你哥的话,快去照顾你娘和刘家婶子。”于兰清脆的答应一声,告别了于海和刘正风转身去了。
于海看着正在开拔的前队,这千余人马的开拔动静可不小。街道里已经按照行军顺序依次排好了车马,除了战斗人员外,最重要的就是随军的家属和粮食等辎重。作为一支流动作战的起义军,基本上没有什么坛坛罐罐之类的重物,队伍里的骡马主要是用于载运老幼、伤员和粮食。这一年多的作战,因为伤病、劳累,剩下的骡马数量已经不足使用,不少大车还需要人拉。
于海又看看天色,太阳已经露出了地平线,火红的朝霞洒在秋日的田野,仿佛给山野镀了一层金。前队出发正离开村头,刘正风和于世昌打完招呼后赶往队头,后续的人马依次开拔,一切似乎都是井井有条。
“只要过了清水河,甩掉孟老贼,一切就好办了!”于海不是没有考虑于志龙的提议,只是更多的头领认为益都路人烟稠密,物产富足,易于就地筹粮,而且大家多是本地人,若是转战外地,部属们眷恋乡土的情绪难以抑制,怕时间长了,人心涣散,不用官军围剿队伍就垮了。所以于海几个大首领一合计,还是突破围剿,尽可能在益都路区域活动。
大队一路行军,人马和车辆蜿蜒着沿着山路时上时下,队伍的长度拉开至少有五里多长。袁家乡比较偏僻,也没有正经的官道可走。路边山坡上郁郁葱葱的生长着一簇簇树林,偶尔见到野兔和野鸡在草丛里出现,惊起的山雀等在林间啾啾的鸣叫,若是太平盛世,这里的景色倒也清新宜人。
太阳渐渐升到当空,山风吹来,带来一股温热的气息。队伍已经大约行进了两个时辰,来到了一个叫柳沟的地方。
大队前行,前方和右翼的斥候时有回报,一切正常,但是左翼的斥候仅仅回报了一次后就再无消息。于海见行军人员面色开始出现怠色,开始考虑是否找个地方先歇息,突然见前面马蹄声声,急火火地冲过来两骑,路上的人们见他们俩的马速根本没有减缓的意思,赶紧纷纷避到路旁。
“报—,紧急军情!”两骑离得近了,于海认出来当前的就是于志龙,后面的是马如龙。
“让开,让开,别挡路!”马如龙在后面一迭声地喊着。
“报,紧急军情!”于志龙的嗓子干渴的仿佛要冒烟,这一路急驰,两人根本没有歇息。
飞驰到于海身边,于志龙飞身下马,哑着嗓子将探查到的消息报告了于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