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中旬的蓟都,仍有点微寒。
但是春天的脚步,却不可阻挡的到来了。
这个时代、这个时节的蓟都,在姬康眼中是最为美好的。
没有前世的风沙,更不要说有什么污染之说了。
天空碧蓝,白云朵朵。
大街小巷中所栽种的桃树,都已经吐露出粉嫩的花芯;鹅黄色的柳枝也在微风中,轻轻地摇曳。就是徐徐的微风中,都带有一丝甜意。
整座城邑,都笼罩在了初春的绿色当中。
蓟宫内的亭、台、楼、阁前所栽种的玉兰花,都已经在阳光明媚下绽放。
午时刚过,在王宫大殿后方的亲和殿内,姬康正在批阅着几份奏折。
暖暖的阳光照在年轻君王的脸上,让姬康感到分外的惬意。
随着燕国纸张的普及,这几年内,整个燕国已经淘汰了笨重的简牍。
王宫中,原先的许多简牍,也被姬康下令整理出来,大部分捐赠给了在蓟都的襄平学院。蓟宫之内,只留下了少许重要的,仍不能对外公开的简牍。
在亲和殿内,去齐地采风归来的太史令高扬。
此时,也坐在亲和殿内一处靠窗的角落内,正在奋笔疾书。
高扬心中非常高兴,因为刚从齐地回来,就被姬康下了个指令,要求他会同襄平学院一批教员、学员,收集各种史料,开始编篡华夏远古到现在的史书。
这种事情,对于太史令高扬来说,可以说是自己的最爱了。
高扬现在还记得自家年轻君王,对他说的几句话:
“太史令,我华夏一族文明源远流长。但是,自远古到现在,许多历史都没有文字描述。远的就不说了,近一点的来说,夏、商、周三朝几千年的历史,居然都出现了断层。”
“这对我华夏文明来说,是个巨大的损失。如果再这样放任下去,恐怕过上许多年后,我华夏的后代们,都不知道我们华夏的前人,为这个民族做过什么了。”
“就让我们现在开始,整理我们前人们,留给我们的各种史册简牍。把我们前人的历史,用完整的文字给记述下来,被并编入我们燕国的历史课本之中,流传万世吧!”
一句流传万世的话,让太史令高扬仿佛打了“鸡血”一样,兴奋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