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临安听见这个消息,丝毫没有惊讶。他沉着脸从桌案上抽出一张奏报给李云霜看,“今日户部已经上报了,说今年以来的盐税一直收不上来,而且盐也一直收不上来,僧多粥少,才导致官盐价格一涨再涨。”
李云霜听后略一沉思,冷静分析道:“也就是说,这私盐也是从产盐之地流出来的,因为可以不用交盐税,所以盐户纷纷把质量不好的盐当作私盐卖,官盐变少,价格变高,百姓吃不起,就去买私盐,私盐流通量越大,官盐越少,也就越贵……”她径自咕哝着,说到此处骤然心惊,“这样下去,岂不是死循环?”
赵临安抿唇点头,“朝廷已经派人在查此事了,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,进展极慢,至今尚未查出在京城的集散点。”
李云霜也知道此事情重大,拿过手边的菜篮,将其中的两种盐都翻出来,仔细看了看,发现了一点奇怪的地方。
“临安,你来看。这两种盐的粗细颜色看上去差别并不大,”说着,她各自点了一些亲自尝了尝,微微点头,“味道上也差不多的,除了掺不掺沙子的区别,这两种盐似乎是一样的。”
赵临安不明白他想说什么,反问道:“这怎么了吗?”
她细细给他分析:“你看,这盐粒可比沙粒小上很多,据我所知,若是私盐的话,制作方法没有官盐那么精细,因此大多都是颗粒硕大,盐粒中会带有许多杂质,而官盐会把粗粒的盐进一步磨碎过滤,把杂质去除掉。这就是奇怪之处了。就算这私盐是直接把粗粒盐磨碎了,为什么沙子还是大颗粒的?若是没有磨碎,盐粒又不该与官盐一般粗细。”她讲的明白,侧头看他。
赵临安恍然,“你是说这沙子是有人后来故意加进去的?”
她轻轻点头,又皱起眉头,缓缓道:“我也只是猜测,可是我想不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。”
“自然是廉价收盐,高价卖出,而且把沙子当盐卖,从中牟取暴利。赵临安眯了眯眼睛,恨恨地说着。
户部那边一直在查这盐的源头,他听了李云霜的分析才明白,源头的盐户卖出的,都是官盐,只是经过某人的手中,这盐才有了官私之差。
有了发现,他急忙取出官服,一边往身上穿一边往门外跑,“云霜,我进一趟宫,若是回来的晚,晚饭不必等我。”
李云霜来不及拦他,人已经出了相府的大门。她只好摇摇头,回身见到桌上整整十一斤的盐,一时头痛,这么多的盐,得用到什么时候啊……
想了半天,她还是决定先把私盐中的沙子滤出来,再想别的。于是一整个下午,金桔,两位妈妈和她都蹲在厨房默默滤盐。
“哎呦,这么多盐,可要吃到什么时候呦,眼看天气一天天变暖,想做点腌货也不成了。”张妈妈一边伸腰舒展筋骨一边感慨道。
苏妈妈听了这话咯咯直笑,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,真要论起来可有不少耗盐的菜呢,就比如少爷的故乡金陵,就有一道盐水鸭,每做一只鸭就要用到一二两的盐呢。”
闻言,李云霜抖着滤网的手一顿,嗅到了一点灵感的味道。她回身笑得讨好,“苏妈妈,你刚刚说的盐水鸭,是怎么做的呀?”
苏妈妈提到自己的拿手菜,滔滔不绝起来,李云霜听的认真,后来索性扔下滤网走到锅边,一边听着一边着手做起来。
盐水鸭虽然看着没什么花样,做起来的工序可是很复杂。首先,把鸭子的里里外外都清洗干净,去掉杂质和血水。然后把大量的食盐,些许花椒,八角一同放到锅中,小火翻炒,不能炒糊,直到盐变脆成粉状,方能出锅。这一步叫做炒盐,是做好盐水鸭的精髓所在,主要是为了激发盐中的鲜香,增添盐的味道。
然后就是腌制的顺序了。将处理好的干净鸭子的水分沥干,两斤的鸭子需要用到大约一两的炒盐,把一半炒盐装进鸭子空着的内腹,用手仔细将炒盐均匀揉搓进鸭子内部的各个部位,然后在用另一半炒盐以同样的手法揉搓鸭子的表面,保证里外都均匀的附着着炒盐。腌制两个时辰。
趁着这个时间,要来准备卤水。用到炒盐、姜、葱、大料、花椒等等调料熬煮成卤水,把腌制好的鸭子放进露水中,像酸菜一样用重物压着,放到阴冷处再腌制两个时辰。前期准备才算好了。